在1953年,曾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的尼爾·博登(Neil Borden),在美國市場營銷協會(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)的演說中提到了行銷組合(marketing mix)這一概念,意思是指市場的影響下,企業應該針對行銷變數與行銷要素來滿足市場需求。
在1960年,傑羅姆·麥卡錫(Jerome McCarthy)在基礎行銷(Basic Marketing)書中的行銷策略,將行銷組合的要素概括為4類,分別是產品(Product)、價格(Price)、通路(Place)、推廣(Promotion),亦稱行銷4P,再加上策略(Strategy)亦稱4Ps。
產品(Product):
公司提供具有需求價值的物品,可以是有形的物品,也可以是無形的產品,如技術、想法、體驗...等。
價格(Price):
公司為產品開發需要的成本及利潤提出的價錢,公司需要考慮到盈利與銷售的效益。
通路(Place):
將產品販售給顧客的管道,從生產商直接銷售給顧客的方式,或是經銷商銷售給顧客的方式,或是網路銷售通過物流交給顧客的方式。銷售方式的便利性也會影響到顧客的購買意願。
推廣(Promotion):
如廣告、宣傳...等的方式來讓顧客發現產品,提升品牌、產品的特色,讓顧客主動來尋找產品也是一種方法。
在1990年,羅伯特·勞特朋(Robert F.Lauterborn)提出了以顧客為角度的行銷策略,顧客(Consumer)、成本(Cost)、方便(Convenience)、溝通(Communication),亦稱4C理論。
顧客(Consumer):
公司針對目標的市場來了解顧客,提供可以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。
成本(Cost):
考慮到顧客願意為購買產品的所花費的金錢成本、時間成本、學習成本...等總和的費用成本,來制定相對性的產品。
方便(Convenience):
針對顧客的便利性,來設計銷售通路,提升產品被選擇的機會。
溝通(Communication):
促進公司與顧客的交流來了解顧客需求,進而來開發產品,建立公司品牌與顧客間的聯繫。
以行銷4P的行銷策略為基礎,也陸續出現了6P、7P、7C…等許多的行銷策略,各行各業都有著不同的行銷策略,企業決定銷售產品的過程,同時也需要考慮如何滿足消費者需求,才能真正製造出雙方都開心的局面。